2025年秋季,香港凭借一系列教育政策改革与产业升级举措,成为全球留学市场的“黑马”。据《星岛日报》统计,2025/26学年香港八大公立院校非本地生申请人数突破7.3万,创历史新高,其中内地生占比超2.1万,国际生申请量激增49%。这一现象背后,是香港政府、高校与产业界协同发力的结果,为留学生提供了“教育+就业+身份”的三重红利。
政策红利:扩招50%与非本地生名额扩容
2025年9月发布的《施政报告》明确,自2026/27学年起,香港八大公立院校非本地生自费学额上限从40%提升至50%,研究型硕士及博士课程超额收生上限增至120%。以香港大学为例,其非本地生录取名额预计从1400人增至2000人以上,热门专业如金融、计算机科学的录取率虽仍低于10%,但扩招为更多学生提供了竞争机会。
与此同时,香港政府推出“城中学舍计划2.0”,通过拆改旧商厦新建学生宿舍,月租低至2000港元,并配套住房补贴。这一举措缓解了留学生住宿难题,例如香港科技大学前两年保证校内床位,后续通过抢位制分配,而新计划下学生宿舍供应将更稳定。
专业革新:AI与跨学科课程成新宠
香港高校紧扣大湾区产业需求,2025年新增一批前沿专业:
香港科技大学:开设数字与可持续城市理学硕士,聚焦3D打印、数字孪生技术,学费27万港元;材料工程理学硕士结合AI与软物质研究,学费22万港元。
香港理工大学:推出酒店业人工智能理学硕士,要求1年工作经验,融合数字创新与旅游管理。
香港教育大学:推出13个“教育+AI”融合学位,如人工智能与教育科技荣誉理学士,培养复合型教育人才。
此外,香港大学新增全球创意产业文学士、人工智能及数据科学联合学士等跨学科项目,部分专业提供本硕连读机会。这些课程不仅契合大湾区航空管理、新能源等产业需求,还通过校企直通车模式(如与腾讯、华为合作)为学生提供实习与就业通道。
就业优势:留港工作起薪4.2万港元,IANG签证助力身份规划
香港作为国际金融与贸易中心,为毕业生提供了高薪就业机会。数据显示,非本地毕业生留港就业率超70%,金融、科技、传媒行业起薪平均达4.2万港元,远高于内地一线城市。例如,香港大学金融学硕士毕业生平均起薪为5.8万港元,部分进入高盛、摩根士丹利等顶尖投行。
更吸引人的是,留学生可通过IANG签证(非本地毕业生留港/回港就业安排)无条件留港2年,期间可自由工作,配偶及子女亦可一同赴港。累计居留满7年后,申请人可申请香港永久居民身份,享受医疗、教育等福利。这一政策使“留学香港”成为“学历提升+身份规划”的双赢选择。
申请策略:差异化竞争与双轨制规划
面对激烈竞争,申请人需制定精准策略:
顶尖学生:主攻港前三(港大、港中文、港科大)新增专业,同步申请新加坡国立大学、帝国理工学院等分散风险。
中等生源:关注自资院校(如香港树仁大学、都会大学)扩招机会,或选择理工类组合课程(如数据科学及人工智能荣誉理学士)。
双非背景者:避开金融、计算机科学等热门专业,转向新开专业如食品科学与营养学,录取率可提升3倍。
语言准备方面,英文授课项目(如科大新增专业)要求雅思6.5分,而中文授课项目(如树仁大学市场心理学)可用CET-4成绩替代。此外,申请人可通过实习、科研或社区服务增强软实力,例如参与香港高校与大湾区企业合作的实训项目。
未来展望:香港留学从“备选”到“主流”
随着香港政府投入10亿港元成立“香港人工智能研究院”,并推出全球宣传计划“Hong Kong: Your World-class Campus”,香港高等教育的国际影响力持续提升。教育局局长蔡若莲表示,香港将通过“留学香港专班”联动多部门推广教育品牌,吸引更多国际学生。
对于留学生而言,香港不仅提供世界一流的教育资源,还通过政策支持、产业对接与身份规划,构建了“留学-就业-定居”的全链条生态。正如一位2025年入读港大金融学硕士的学生所言:“这里既是学术的殿堂,也是通往全球的跳板。”
end
让世界名校为你转身
名校来了
为了帮助广大有意转轨国际化教育的家庭提供更好的择校规划,一站式解决择校难题,上海第二十六届国际名校来了择校咨询会将于10月26号[周日]在上海金茂君悦大酒店2层宴会厅举办。现场邀请上海50多所优质国际化学校的校长/招生官与家长面对面沟通,数十位校长大咖和择校专家发表演讲,还有多位不同领域的升学规划专家为家长一对一答疑,欢迎点击下方链接预约报名!
近期展会详情
点击下方图片
立即预约择校展名额
①特别声明:本站点注明为"原创"的文章,版权均属国际教育在线所有,未经书面允许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未注明“原创”的文章,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联系邮箱:8586173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