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府学外国语学校
一所以数学而出圈的国际化学校
打破学习主体、学科之间和中西文化的禁锢约束,
以数学作为突破点,正在做改变国内教育生态的新实践。
在几个月之前,北京市新府学外国语学校新加了一间特殊的教室,这间教室一出现就引起了不少学生的注意。教室里不仅满墙的数学公式,书架上摆放着从小学到大学、从中文到外文琳琅满目的数学书籍,而且还时不时传出激烈的讨论声。这间特殊的教室就是新府学一个崭新项目——“数学圈”的活动基地。
什么是“数学圈”?
“数学圈”概念诞生于东欧。在整个东欧,许多小学和中学都有数学圈,正如具有足球天赋的孩子可以在校足球队踢球,具有数学才华的学生都去参加了数学圈。美国第一个“数学圈”在哈佛大学成立,但影响力最大的是伯克利数学圈。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为加入数学圈的几百名中学生提供了免费的教室、强大的教师资源,引导他们进行数学探究。数学圈里的大学教授给中学生提出了大量足够有挑战性的难题,不少学生在各类国际数学竞赛中开始崭露头角,后来也成为很多名校的数学明星学生。
新府学“数学圈”的主理人是校长姚宇堃。姚宇堃毕业于北大,从学生时代起就在国内高中数学联赛获得一等奖,后来曾担任 “华罗庚金杯”少年数学邀请赛等众多比赛命题组成员,拥有多年数学教育经验。新府学前身是北京市东城区赫赫有名的顺天府学教育集团——这个以培养有数学天赋孩子而知名的机构有近40年的历史,见证了国内青少年数学教育行业的起伏变迁。和数学的不解之缘使得新府学从创立起就具备了数学基因,“数学+”的特色办学理念也吸引了诸多学生和家长。随着遵从内心、探索自我的新一代学习者的崛起,姚宇堃和管理团队也在思索,新府学作为一所国际学校,所提供的教育到底如何适应他们的需求?新府学到底要教会他们什么?新府学“数学圈”应运而生。
做与学生相伴同行的学习者
国内青少年数学教育界的泰斗人物陶晓永老师率先加入“数学圈”。陶晓永老师是中国数学奥林匹克高级教练,也是北京教育学院数学系副教授,曾经担任中国奥林匹克国家集训队教练和北京集训队总教练,也见证了中国数学拔尖人才培养模式的时代变化。
姚宇堃在搭建“数学圈”的师资框架时,还将一批在新府学积淀多年的中坚力量纳入其中,新府学初小部的马昕光校长就是代表。同样是数学竞赛出身,马昕光校长的数学教学功底被学生交口称赞。有的毕业生到了海外高中就读,感慨外教一个月讲授的内容还没有马校长一堂课讲得明白。
姚宇堃还将一批青年教师吸引进“数学圈”。他们中有不少都经历了国内教育和海外教育的双重洗礼,既有扎实的数学学科基础,也有对于国际数学教育的切身理解。而最让人惊喜的是,他们曾有在顺天府学受教育的经历,陶晓永、姚宇堃、马昕光都曾经是他们的授课老师。他们舍弃名企大厂的职业机会,选择了反哺教育,也是遵从本心、探索自我的印证。
在“数学圈”的教学工作中,老师既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也是圈子中的学习者。在新府学,如果课堂上学生如果把老师问倒了,那么就会被戏称“把老师挂在黑板上”。不仅青年老师经常受到学生的挑战,连陶晓永老师也时不时被小学生考问一番。对此,老师们已经习以为常,把解答不了的问题作为自己的课后作业,这也是新府学老师进行自我学习的一部分。
新府学的创始人卢振虎也是姚宇堃的奥数老师,学生时代的姚宇堃就曾在课上指出卢老师的一个运算错误细节,把“老师挂在黑板上”,也让卢振虎对他记忆深刻,从而有了长久的师生及合作伙伴关系。
“数学圈”的教学方式,在姚宇堃校长看来,是数学教学思维的转变,学生和老师都是以学习者的身份参与其中,还要在学习过程中提出自己的想法,不同的想法相互碰撞,才能教学相长。
平等和尊重
打造一个“内心充盈”的教育场域
新府学初小部校长辛玲是“数学圈”教室场域的创造者。她曾经拜访国内外多所大学的数学系,对一些有数学特色的空间印象深刻。
“北京大学数学学院有个咖啡厅,一面墙上全部是老师和学生探讨问题时随手写下的数学公式,有新的人进来看到了,也会在墙上写下自己的解法。”受此启发,辛玲校长在“数学圈”教室布置了两个黑板墙和一个移动白板,现在黑板上到处可看到师生们留下的公式、例题、作业,这一切的布置都逐渐显露出一个数学天地的雏形。
“数学圈”的教室更像一个工作坊,没有常规的课桌椅,学生和老师围坐在大型会议桌边讨论,教室里还有一整面墙用来摆放数学类图书,所有学生和老师都可以自由阅读、借阅。“未来,这也将是新府学一个小型的数学图书馆。”辛玲介绍到。
在这个场域中,处处体现了平等和尊重,这也是辛校长在教学过程中一直坚持的“以学生为中心”的原则。
辛玲校长办公室的旁边就是高年级教室,她从不拒绝孩子们敲门进来的询问,高年级学生甚至把校长办公室作为MYP课程展示中微电影项目的一个场景。不论是老师还是校长,对学生们来说都是可以驻足打招呼、亲切交流的朋友。在圣诞节假期期间,一些新府学的毕业生回到母校来探望老师,他们特地探望了辛玲校长。虽然辛校长不在一线教学,但在新府学的成长岁月里,处处都有她的痕迹,也形成了学生们与辛校长及其他老师如家人一般温暖和煦的关系。
在新府学,几乎所有对数学有兴趣的一年级到九年级学生都加入到“数学圈”中。这些学生当中有的数学天赋突出,小学高年级已经涉猎高等数学的内容,但严重偏科;有的综合能力强,凭借数学能力和英文优势在各大国际数学竞赛开始收割奖项;有的数学成绩突出,但却惧怕发言,不愿公众表达。
姚宇堃校长毕业于北京大学心理学院,他对青少年的认知发展有比较深入的研究。由于学生个体的差异,每个人的学习状态都不同。姚宇堃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发展列为关注重点,由心理教师、学科教师和管理团队构成的学生发展中心对学生进行长期观察,特殊学生还会接受单独辅导。与此同时,他将教师的心理发展也列入学校工作重点。不论学生还是教师,在他看来,都需要时刻关注他们内心的状态。既然全社会谈“空心病”色变,那么作为学校,就必须要打造一个充满安全感的环境,用平等、尊重来让人人“内心充盈”,进而唤起学生的内驱力,形成持续而稳定的学习过程。
在“数学圈”中,人人都是平等的,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发言、讨论,老师们会给那些不善表达的孩子充分表达自己观点的机会,并给与他们最大的鼓励。而青年教师则会得到专家和骨干教师的悉心指导,他们活跃的思维也往往也给与其他教师灵感,激发出教学层出不穷的创意。
打破禁锢,让学习有多种玩法
在传统教育中,学校虽然能让孩子学会很多知识,但是却不注重传授解决问题的能力,能教出品学兼优、听话规矩的孩子,但却不太鼓励创新思考。新府学的“数学圈”尝试打破单一学科、中西文化差异的种种禁锢约束,让学生们学会解决问题与创新思考。
“数学好玩”是数学大师陈省身先生二十年前提出的说法。在新府学,数学很好玩。陶晓永老师带着“数学圈”一二年级孩子做活动,数学游戏信手拈来。他组织学生拿出铅笔,凑在一起组成算筹。三五人一组,学生轮流取出一根或两根铅笔,获得最后一根铅笔的学生获胜。中国古代数学史上重要的算筹计数,很容易就让孩子们掌握了。初小部学术校长马昕光在设计数学月活动时,就把“密室逃脱”游戏设计进去,学生们玩得不亦乐乎。
在“数学圈”的课堂中,即使数学这一门课程,也能由不同的老师进行讲述。姚宇堃介绍,在同一门课程中,学生的学习能力也会细分为不同的板块,“有的数学成绩不好,不代表他数学所有板块都不好,代数、几何、数论、组合,总有一个板块是他擅长的。”
新府学的数学教学,远非教学生解题。曾经有学生问新府学老师,我们要参加国际数学竞赛,为什么要把国内数学竞赛往年的例题拿出来讨论?老师从国际数学竞赛题集中找出了多道题目,学生们一对比,恍然大悟。不论是国内还是国际的竞赛题,都有异曲同工之妙,只是出题思路有所不同。老师随之讲解国内外各大数学竞赛的特点,让学生们从中体会到各个国家的数学教育在历史、文化和理念上的种种差异。
数学作为一个基础学科,它与每个学科几乎都能产生关联,在物理、计算机、艺术、设计甚至人文社科中都能发现数学的影子。走在新府学的教学楼里,几乎没有买来的装饰,所有呈现的作品和展示,都是学生们在跨学科的学习过程中所取得的成果。大到中国年的许愿树、圣诞节的圣诞树,小到感恩节的英文祝福卡、中文月的甲骨文书法,都在各处呈现。艺术创作也需要数学思维,为了迎接即将到来的龙年,学生们在老师们指导下,经过精确计算,测量了空间大小和材料弯曲度,手工制作了两条长龙,也悬挂在楼道最显眼的位置。
以数学教育创新推动教育变革
在姚宇堃看来,数学不仅是一门基础学科,也是一门国际通用语言,有利于建立跨文化的链接,新府学学生走出国门,数学就是他们与世界沟通的一个途径。“数学思维会影响人的一生,这也是新府学注重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数学技能,将数学特色进行到底的根本原因。”
以“数学圈”推动数学教育的创新,是新府学为改变教育生态所做出的努力。以“圈”辐射更广阔的国际教育领域,是新府学迸发出勃勃生机。
校长问答
对话新府学外国语学校校长姚宇堃
Question
新府学是不是一所创新学校?
“创新学校”的概念目前被很多人理解为颠覆传统教育的学校,比如没有课表、没有教学计划甚至没有实体教室。如果从这个角度来说,新府学不是一所创新学校,但是我们是一所有创新精神的学校。我们的创新,不是在颠覆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而是在传承的基础上进行创新,吸纳中西教育中优质的成分,形成新府学自己的创新教育特色。
Question
新府学的“数学圈”是不是为响应国家最近“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政策而建立的?
建立“数学圈”的想法由来已久,2023年下半年推出只是各方面时机都比较成熟。我们的新府学数学校队有了一定规模,连续几年在国际竞赛中都取得了比较好的成绩;师资队伍也形成了阶梯式培养规模,一批优质数学教师加入新府学。我也关注到“培养拔尖创新人才”成为教育热点,新府学的“数学圈”已经具备了孕育拔尖创新人才的能力。
Question
新府学的“数学圈”会不会推广到其他学科,甚至其他学校?
“数学圈”正在实行的教学方式其实在新府学各大学科中都在实行,“数学圈”并不是孤立的存在,它秉承的是新府学一贯的教育理念。“数学圈”在东欧和美国已经形成了一定规模,我们也希望有越来越多的学校,尤其是国际学校能成立“数学圈”,圈圈交融,带动整个国际学校数学学科的发展,培养出适合未来发展、能在国际舞台上绽放光彩的拔尖创新人才。
①特别声明:本站点注明为"原创"的文章,版权均属国际教育在线所有,未经书面允许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未注明“原创”的文章,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联系邮箱:8586173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