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知识的海洋中,北外ICCer如同航船,破浪航行,勇往直前,他们或在学科实践中日夜攀登,或在激烈的竞赛中摘金夺银,或在多元的舞台上展现风采,或在学术活动中发出青年声音。每一份荣誉的背后,都隐匿着砥砺拼搏与默默努力,那是漫漫征途中镌刻的坚韧与执着。北外ICC「学习漫谈」正式起航,让我们一起聆听北外ICCer的成长历程,汲取前行的不竭力量。 李寒柯
在10年级和11年级,我的数学学习充满了挑战与收获。10年级时,我的数学学习主要聚焦在夯实基础知识以及适应国际课程学习,如函数、几何与代数等,同时积极参与了学校组织的欧几里得数学竞赛活动。在竞赛过程中,我不仅加深了对几何问题的理解,还通过探索题目的多样解法,从不同的角度解题,培养了逻辑推理和抽象思维能力。这些努力让我在竞赛中获得了优异的成绩,这份认可成为了我继续深究数学领域的动力。
李寒柯竞赛奖项
进入11年级,我的数学学习迈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除了深入学习微积分与复数等高阶数学知识,我还备战并参加了AMC12竞赛。AMC12的题目涵盖广泛,难度更高,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基础与灵活的思维能力。在备赛过程中,我通过自学官网上的历年试卷,大量的专题训练和知识点的综合应用,不断提升自己的解题效率和准确性,最终在竞赛中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成绩。
除了课堂学习与竞赛训练,我还坚持自学数学。通过阅读竞赛题解和高阶数学书籍,不但巩固了已有知识,还拓宽了新的视野,接触到更多数学领域的应用。例如,在解决一道题时,我会尝试从添加辅助线,构造微分方程等多个角度切入,寻找最佳解法。这种多角度思考不仅让我更加深刻地理解了数学本质,也提升了我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
于苘睿
最近,我刚刚完成了一次AMC竞赛,这次经历让我对数学的学习又有了新的思考与收获。竞赛让我更加意识到不同知识点之间的紧密联系,也发现了自身很多不足,主要是逻辑上的推导不够精密和准确,在接触到不完全类似的题后不能直接关联到已知知识点,从而导致结果的不同,这也是我现在努力的一个方向。
我学习数学的初衷源于对经济学的研究。作为一门与数据和模型密切相关的学科,经济学需要深厚的数学基础。在学习经济学时,我发现许多理论的推导都离不开数学的支持,而竞赛的训练能让我更加自信地应对这些数学难题。在探究竞赛题目的过程中,不但让我加深了对知识本质的理解,也让我在探索经济学时更加自信从容。未来,我将继续以数学为工具,在经济学的道路上探索更多的可能性。
北外ICC数学成绩亮眼,荣誉背后有何秘诀?
1.教学资源丰富:引进Cambridge, Oxford, Collins不同出版社的教材,有北外ICC自主教研出的教学PPT、分类习题以及复习材料,教学中利用在线学习平台,如GeoGebra等互动软件,辅助教学,激发学生兴趣。
2.师资力量雄厚:数学组拥有4位A Level数学学科阅卷官,平均教龄10年,教师教学生涯中,不但培养出IGCSE数学、A Level数学、进阶数学满分的学生,也培养出十几位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的学生。
3.教学方法多元:项目式学习,比如以“调查市民不良贷款与贷款总额,地区、职业之间的关系”为项目,让学生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提升综合能力;探究式教学,课堂上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数学规律,培养数学思维;分层教学,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和学习能力进行分层,对于基础较弱的学生,重点巩固基础知识,采用较为简单易懂的教学方法和练习材料,对于数学能力较强的学生,提供拓展性的学习内容,如参加数学竞赛培训、研究数学课题等,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4.跨学科融合:通过数学与物理、计算机等学科结合案例,如用数学建模解决物理运动问题,拓宽知识运用边界,全面展现数学教学优势。
在北外ICC,每一位学生都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学习路径,每一位教师都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引路人。北外ICC「学习漫谈」也将继续陪伴每一位北外ICCer,见证他们的成长与蜕变。让我们共同期待,更多的北外ICCer在知识的海洋中,扬帆远航,创造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
①特别声明:本站点注明为"原创"的文章,版权均属国际教育在线所有,未经书面允许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违者将依法追究责任;
②免责声明:本站部分未注明“原创”的文章,均来源于网友提供或网络搜集由本站编辑整理,如涉及版权问题,请联系本站管理员予以更改或删除,联系邮箱:85861739@qq.com